http://www.books.com.tw/activity/2006/10/2006read/

最近收到博客來寄來的活動訊息,
發覺這次的當代文學大展裡面有些不錯的資訊呢~
所以想把它轉貼進來!
然後那個注音文我只是忠於原網站而已= ="



2006 當代文學展:【怪ㄎㄚ】

艾西莫夫帶你飛出地球,艾格斯又笑又鬧地敘述自己的衰毛遭遇;神祕的哈波‧李一輩子只寫一本小說,教師普曼連寫童書都被人認為危險。有些人說這些作家很怪,但,那是因為他們和你一樣,喜歡用自己獨到的角度觀察世界,然後講故事──而且講得很爽。


恰克‧帕拉尼克(Chuck Palahniuk)

作品: 

鬥陣俱樂部
搖籃曲


克‧帕拉尼克(Chuck Palahniuk)光是姓「Palahniuk」就很怪,沒人教還不知怎麼發音。 1962 年出生在美國的帕拉尼克,大學時代主修新聞,畢業後先在電台工作了一陣、又替當地報紙寫了一會兒東西,後來居然跑去當柴油車的技工。 卅多歲時,帕拉尼克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《Insomnia: If You Lived Here, You'd Be Home Already》,但因不大滿意,一直沒找出版商出版;他寫好第二本書《Invisible Monsters》、找上出版社,出版社卻沒啥興趣。結果他利用閒暇時間,創作了他最著名的《Fight Club(鬥陣俱樂部)》 ──這本書終於如願出版,但剛開始的精裝本卻沒啥市場反應。不過好萊塢怪導演之一 David Fincher 注意到了這本書,並把它改拍成電影。上映時票房平平、評論兩極,但卻吸引了一群死忠的粉絲競相走告,很快地便發行了 DVD,成為另類流行;這本小說也因此在 1999、2004 及 2005 年三度改版重出,成為暢銷作品,《Invisible Monsters》也因而獲得出版機會。1999 年時,帕拉尼克那位已經離婚三回的老爸,看了地方報紙上的交友欄而認識了一個年輕女人唐娜,卻在同唐娜約會後,雙雙被唐娜有性虐待前科、剛出獄不久的男友射殺並且焚屍滅跡。這個兇手在 2001 年被判死刑,在這其中,帕拉尼克寫下小說《Lullaby(搖籃曲)》,來幫助自己思索:如果某人擁有決定他人生死的力量,該要如何使用?

搞笑、諷刺、恐怖卻又美麗,現實與超現實被幽默地融合在一起──只要您讀過《鬥陣俱樂部》及《搖籃曲》,就會愛上這些又怪又可愛的奇妙故事。


以撒‧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)

作品:

基地
基地與帝國
第二基地
基地前奏
基地締造者
基地邊緣
我,機器人(二版)
繁星若塵
星空暗流
蒼穹一粟


以撒‧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)是孟沙會(Mensa International)的終身成員。要加入孟沙會,您必需在各種智力測驗裡,答對 98% 以上的問題,既然艾西莫夫是這個組織的成員,那麼當您聽到他未滿十六歲便完成高中學業,十九歲大學畢業,廿一歲碩士學位等事蹟時,想必也不會太過訝異。

艾西莫夫幾乎寫過所有題材的書籍,每種主題他都可以下筆千言,洋洋灑灑,演講時也從不帶講稿,總是臨場發揮,照樣能夠搏得滿堂喝采。不過雖然著作逾身,但艾西莫夫自己最喜歡(也是最受讀者歡迎的),一直都是他的科幻故事── 他與克拉克(Arthur Clarke)、海萊因(Robert Heinlein)被稱為「科幻三巨頭」,他本身更因寫下了著名的「機械人三定律」而被譽為「機械人之父」。

艾西莫夫的科幻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系列:《基地》、《帝國》及《機械人》,大多完成在他廿、卅歲的青壯年代,但眼光宏觀遠大、敘事輕鬆幽默,讀來極有樂趣。接下來的時間,他大多用在撰寫其他題材作品、科幻評論、雜誌編輯及科普推廣事業;艾氏作品當中的許多科技預言,在今日看來都令人吃驚地正確,證明他的確眼光獨到。

科幻、科普出版品很多,但能寫得像艾西莫夫這般文字平易、故事有趣但意義深遠的卻很少。科幻老讀者必讀、科幻新讀者必選,如果您只想讀個好故事,那也很合適。

最後一提:雖然艾西莫夫寫了很多在太空裡頭旅行的故事,但事實上... 他有懼高症。


威爾.塞爾夫(Will Self)

作品:

給頑強男孩的堅固玩具
瘋狂的數量理論
偉大的猩猩
死人的生活

威爾.塞爾夫(Will Self)當過記者,替雜誌寫專欄,童年經歷很不順遂,在中下階層裡頭打混了很久,身染毒癮、吸毒吸了很多年。這種人寫的故事,難道是什麼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題材?一點也不。塞爾夫在國內的第一本譯本是《給頑強男孩的堅固玩具》,由八個中短篇組成,第一篇〈像麗池一樣大的快克〉就是吸毒者的異想天開,描述在自家住宅裡挖出毒品礦脈的奇想;接下來的每個故事都充滿對現實的反抗、譏諷與胡思亂想,塞爾夫用故事告訴您:這個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,就是一團亂七八糟的荒唐,沒有任何人有能力改變,而講故事的人只能用文字,明明白白地告訴您這回事。聽起來很令人神經緊繃?其實如果不抱持刻板印象來閱讀塞爾夫的作品,您會發現他的故事其實很有一種怪異的趣味,因為情節與結局老往某種方向 ──某種... 正常人想不到的方向──發展,所以總是在讀了幾行後發現驚喜,在字裡行間掘出黑暗的幽默。性、暴力、毒品和文字,翻開塞爾夫的書,就是在現實裡頭經歷一場心靈當中的衝撞冒險。或許,有天您會發現:真實的世界,其實並不比塞爾夫筆下的那團爛污乾淨多少。


戴夫‧艾格斯(Dave Eggers)

作品:

怪才的荒誕與憂傷

戴夫‧艾格斯(Dave Eggers)的《A heartbreaking work of staggering genius(怪才的荒誕與憂傷)》寫的其實是自己的經歷。把自己的經歷改寫成故事,對作家而言並不算什麼神奇的特例,不過經歷像艾格斯這麼誇張的,倒的確十分罕見。話說艾格斯一家有四個小孩:大哥大姊叫 Bill 和 Beth,21 歲的戴夫是老三,底下還有一個小他十三歲的弟弟 Toph。一日,他們的父親突然因為肺癌猝亡,卅二天後,他們的母親也結束了與胃癌的長年爭戰,撒手人寰。在短短的卅二天內,三個年輕人加上一個小孩接連失去雙親,打擊來得又快又大。Bill 和 Beth 選擇逃避,只留下戴夫一個人照顧年幼的弟弟。尋常人遇上這種狀況,就算不怨天尤人呼天搶地,也該忙著咬緊牙關苦撐過活才是吧?但戴夫‧艾格斯卻用戲謔搞笑的方式,把這段經歷寫成了又笑又鬧的《怪才的荒誕與憂傷》:誇張、嘲弄、時而正經、時而哀愁。其實在很多時候,笑鬧是我們對抗不公命運的唯一姿態。聽起來不可思議?但讀了《怪才的荒誕與憂傷》,您就會明白。 


夢野久作

作品:

腦髓地獄
日本偵探小說選Ⅶ:夢野久作作品集1
日本偵探小說選Ⅹ:夢野久作作品集2
日本偵探小說選ⅩⅠ:夢野久作作品集3

夢野久作,本名叫杉山直樹,兩歲時雙親離異,他與祖父同住,個性漸漸陰鬱壓抑。到了廿幾歲,突然剃了頭去當和尚,過了兩年又還俗當了記者,並且開始寫小說。陰沉的孩子開始創作,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的;但會在這個區塊介紹夢野久作,自然是因為他的確有某種獨特。夢野久作的獨特,便是他的推理小說。不同與日系推理中近似歐美古典推理的「本格派」以及較偏冷硬犯罪的「社會派」,夢野久作的作品被歸類為「變格派」,雖是想像中應當嚴謹縝密的推理作品,在他筆下充滿了妖異、玄幻、鬼魅及錯亂的氣氛。以被譽為「日本推理四大奇書」之一的《腦髓地獄》來說吧:故事描述一個男子在從未見過的房間醒來,發現對自己亳無記憶,隔鄰女子淒怨地對他訴說令人恐懼的訊息,研究人員也現身要代替一位已故的教授來助他恢復記憶。解謎開始之際,研究員口中已死的教授卻又現身,說出許多相互矛盾撲朔的線索,男子的記憶開始片段恢復,內容卻充斥著家族的祕密及血腥的歷史... 全書以報告、論文、回憶錄、對話記錄等方式組成,令人驚異,也令人迷惑。闇暗、迷亂,日系推理獨有的變格作品,夢野久作的故事絕對令您大開眼界。如果覺得《腦髓地獄》厚厚一本不知能否消化,那從短篇輯先嚐嚐味道也不賴。


菲力普.普曼(Philip Pullman)

作品:

黑暗元素
黃金羅盤(上冊)
黃金羅盤(下冊)
奧祕匕首 (上冊)
奧祕匕首 (下冊)
琥珀望遠鏡 (上)
琥珀望遠鏡 (下)
卡斯坦伯爵
我是老鼠!
發條鐘

菲力普.普曼(Philip Pullman)的祖父是英國國教派牧師,普曼本人從牛津大學畢業後,到西敏學院當兼職講師,教授維多利亞時期文學和民間故事等課程 ──這樣一個人,來寫兒童文學,似乎看來沒什麼不對。

但您要知道:普曼格局最宏大的作品《黑暗元素三部曲》,不但取材自彌爾頓的《失樂園》,而且在書中顛覆天堂、解放地獄,引來保守份子的大力批評 ──這套「兒童文學作品」,不但因此讓普曼聲名大噪,甚至獲頒只有成人作品有資格角逐的主流文學獎項。>雖然普曼認為老祖父會瞭解自己作品的真意,不過他還是被封為「最危險的童書作家」,甚至有人認為,倘若早生一個世紀,普曼八成會被教會處以殛刑;早個五十年,《黑暗元素》一定會變成禁書。這套書到底多可怕?其實喜歡奇幻故事的讀者一定會愛上它:奇詭的角色設定、平行存在的世界、巨大隱晦的陰謀,以及緊張刺激而且涵義深遠的冒險。其精采程度,絕對會讓您廢寢忘食,而在讀完之後,才能體會整個故事的恢宏格局。有回普曼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自己收到一封小男生寫來的信,信裡以非常忿怒的語氣指責普曼侮辱了他的信仰,他打算向普曼提出告訴。記者問:那後來呢?普曼笑了笑:我一直在等他的律師寄存證信函來。不過一直沒收到。


哈波‧李(Harper Lee)

作品:

梅岡城故事

哈波‧李(Harper Lee)的成名作叫《To Kill A Mocking Bird(梅崗城故事)》,本書在 1960 年得了普利茲獎。這本書除了描述成長所遇到的種種美好及幻滅之外,還將一宗白人法庭將無罪黑人判處死刑的案件寫了進去,由主角的父親代表人性的良知替黑人辯護。這本以真實案件「Scottsboro Case」為題材所寫出來的小說,在美國各地引發爭議,南部與西部的學校阻止將本書內容編入教材當中,圖書館則將這本書下架。但這個好看的故事自有其強韌的力量,不但改拍成經典電影,也成為廿世紀的文學傑作之一。許多作家渴望成名,他們會上電視擔任特別來賓、到電台主持叩應節目、把自己的照片印在封面裡海報上... 但哈波‧李的行事極度低調,與她的好友、《第凡內早餐》《冷血》等書的作者 Truman Capote 正好相反。《梅崗城故事》讓哈波‧李家喻戶曉,但她的行事卻顯得愈發神祕低調,她不回應外界對這本書的詆毀或讚譽,以一種半隱居的姿態藏匿在讀者大眾的想像與遺忘之間。一開始我們就提過:哈波‧李(Harper Lee)的成名作叫《To Kill A Mocking Bird(梅崗城故事)》。而在《梅崗城故事》之後,哈波‧李也沒再出版過第二本小說了。  


道格拉斯‧亞當斯(Douglas Adams)

作品:

銀河便車指南

道格拉斯‧亞當斯(Douglas Adams)廿歲左右的時候,自己帶了一本《歐洲便車指南》去奧地利玩,結果迷了一天的路,想找個人問問,那人同他卻完全無法溝通。不知如何是好的亞當斯躺在草地上,拿著《歐洲便車指南》,望著天上的星星,然後想:應該有個人寫本《銀河便車指南》才對。那時是 1971 年。1978 年,英國 BBC 廣播電台播出了由亞當斯創作的《銀河便車指南》廣播劇,雖然聽起來是科幻題材,但內容戲謔、瘋狂、諷喻又無厘頭,大獲好評。接下來亞當斯將持續創作劇本,並將劇本改編成小說(前後共有五本,但他說那是『被分成五冊的三部曲』);時至今日,《銀河便車指南》系列除了廣播劇和小說外,還有影集、電影、電玩,其中的元素更被運用在許多意想不到之處,包括商標、產品或公司名稱等等,連大家熟悉的下棋電腦「Deep Blue(深藍)」和搜尋引擎「Google」都同《銀河便車指南》有關。《銀河便車指南》到底有多瘋狂有趣?實在很難一言道盡;但亞當斯在一開始就毀滅了地球(為了搭蓋銀河快速道路,正好要經過地球)、然後告訴大家人類只是地球上第三聰明的動物(第二種是海豚,至於第一種嘛,你猜猜吧),還回答了全宇宙最深奧哲學問題: the answer to life,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(生命、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答案)──了不起吧?偷偷告訴你,如果你用 Google 搜尋「the answer to life,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」,Google 還真會告訴你一個答案,至於這答案怎麼來的?就得讀讀《銀河便車指南》啦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eo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